該不該買單?熊孩子弄混超市的茶葉,家長嫌貴不肯買單,怒嗆:他小孩子懂什麼
成年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,做錯事就得承擔責任。
但規則只針對成年人,對於不懂事的小孩,他做錯事,家長是不是該承擔責任?
對於這個問題,仁者見仁智者見智。許多家長會來一句:「他還是個孩子,他懂什麼?」想敷衍了事,然而受損失的一方卻不認同,「孩子不懂事,你大人不懂事嗎?」
在廣東中山,一名熊孩子在和家長逛超市時,去玩茶葉,把兩種不同種類的茶葉弄混了。
商家要求家長要把弄混的茶葉買下來了,小孩的父母不同意,雙方因此吵了起來。
熊孩子弄混茶葉,家長不想負責
事情發生在廣東中山的一家超市內,超市裡面設置有一個乾貨專櫃,專門銷售茶葉、名貴藥材等商品。
通常來說,類似的專櫃和超市是合作制。他們的商品是私人經營的,相當於商家在超市租用了一個小店鋪,給超市交租金和分成。
一名小男孩在和父母逛超市時,私自跑到專櫃裡去玩,把商家的兩種茶葉給弄混了。
商家不樂意了,攔下小男孩不讓離開,要求他的家長來協商解決這件事情。
因為,兩種茶葉弄混之後不好賣,這損失要有人承擔。讓商家沒想到的是,熊孩子的家長並不想負責。
家長:小孩子他懂什麼?
對於商家的要求,家長覺得不合理。
第一,小孩子不懂事,弄混茶葉很正常,不可能說弄混了就要買單。而且,茶葉價格那麼貴,誰買得起?
第二,超市裡,小孩本來就經常弄混弄東西,比如豆類、茶花類商品,也沒見超市要我們家長賠。
而且,商家自己也失責,看到小孩玩弄茶葉,自己不會制止嗎?換句話說,商家明明看到小孩在胡鬧,卻假裝沒看到,然後讓家長來買單,心太黑了。
「顧客來來往往,誰有空時刻盯著小孩來專櫃裡面?」老闆說道。
對於家長得蠻不講理,專櫃的老闆被氣得火冒三丈。懶得理會他們,直接去打電話報警,讓警察來處理。
家長該不該買單?
在工作人員的調解下,家長最終同意買下弄混的茶葉,雖然很不情願,但還是付款了。
其實錢也不多,也就50多塊錢(約新台幣2百多元),就當買了個教訓。
超市工作人員解釋,茶葉和豆類不一樣。豆類弄混了,家長和小孩挑出來,分類歸類就好了,並不會給超市造成損失。
但是茶葉不一樣,不能用手去挑選,弄髒了沒人買。而且,茶葉形狀和顏色都差不多,弄混後很難再分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商家的專櫃已經開了一兩年了,茶葉也是明碼標價,沒有坑顧客。所以,理虧的是家長這邊,該買單的還是得買單。
言傳身教很重要
有些家長認為,小孩子調皮一點是好事,以為調皮的小孩更有「出息」。
實際上,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,「調皮」不代表優秀,甚至是代表不懂事、不禮貌。
對於此事,有2種不同的觀點:
第一、從商家的角度出發,有人吐槽商家太小氣,格局太小。
50多塊錢的茶葉,和小孩子斤斤計較,叫來父母,當面教育一頓就好了,沒必要把事情升級,弄混的茶葉留給自己喝就好了,父母也會覺得老闆人比較大氣。
第二、父母不懂得「言傳身教」。
既然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事,父母理應帶孩子道歉,該賠償的賠償,該買單的買單。
只有這樣,小孩才知道什麼是對?什麼是錯?
當著小孩的面和老闆吵架,小孩搞不清楚情況,以為自己沒錯,下次依然會犯錯。
這件事其實很簡單,家長也知道是自己小孩的錯,但就是不想承擔責任。
小孩不懂事,大人也不懂事,實際就是大人的不懂事,才把孩子帶壞的。
概括來講,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,做錯事了總想著推脫責任,怎麼能把小孩教育好?
教育要從小事抓起,該怎麼「言傳身教」?值得我們深思。